盛诺一家携手中外大医生推出“全球就医战略咨询”服务
2025-05-13 17:01:59 来源:第一健康报道
分享到:
链接已复制
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;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,专注新时代健康产业品牌推广与传播,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。

聚焦健康中国 医疗服务 (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周述峰)


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发布的中国癌症负担报告显示,2022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482.47万,平均每分钟确诊9例。癌症已成为困扰国人健康的一大“杀手”。


如果得了肿瘤,第一步你会做什么?


对于普通患者,该如何科学规划癌症治疗,提高治愈希望?


5月10日,全球就医咨询服务机构盛诺一家携手新华社新华健康,举办中日肺癌MDT治疗前沿对话暨“全球就医战略咨询”发布媒体沟通会,正式推出“全球就医战略咨询”服务,为患者全球匹配最适合的医院医生和治疗方案,让普通患者享有“中央保健级”的医疗照护。


警惕四大决策误区


“过去14年,我们服务了数千名癌症患者,发现绝大多数患者不是‘缺治疗’,而是‘缺判断’。”发布仪式上,盛诺一家副总经理、医学部轮值主席程潇钰说。


图片1.png

盛诺一家副总经理、医学部轮值主席 程潇钰


面对癌症,中国患者常常面临四大误区:一是信息不对称:不知道去哪儿看、也不知道该先看哪个科;二是路径混乱:动不动就手术、化疗,顺序错了,结果就错了;三是片面听从单一建议:只听外科医生判断,不知可能更适合的是化疗或靶向;四是忽视全球治疗资源:有些患者其实可以用更先进的药物、甚至参加国际临床试验,但完全不知道哪里能申请。


以肺癌为例,肺癌患者预后整体较差,更凸显出科学决策的重要性。“肺癌如果希望得到根治,局部治疗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。局部治疗就包括了胸外科和放射治疗科,也需要包括影像、病理科、内科医生的参与。”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教授李峻岭表示。他特别强调,如今,某一个单独的科室、某一个单独的医生能够解决患者所有问题的时代已经远远过去了。


图片2.png

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教授 李峻岭


“对疾病和治疗的了解,有很高的专业门槛,一开始的治疗选择极为重要。普通人面临的最大困惑是如何及时地找到合适的医院、合适的医生进行全面、规范的评估,制订尽可能适合的方案,并及时通过多学科(MDT)模式科学地开展治疗。”李峻岭说。


多学科“协同作战”破解治疗困局


对于普通患者,该如何科学规划癌症治疗,提高治愈希望?


程潇钰表示,通过“全球就医战略咨询”服务,患者可以实现72小时快速对接全球癌症权威专家,包括NCCN癌症治疗指南制定者、美国癌症研究协会(AACR)主席、癌症登月计划团队成员,组建“中央保健级”的“智囊团”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,可以选择在国内实施,也可以对接国外权威医疗机构治疗。


“癌症是非常个性化的复杂疾病。以肺癌为例,要综合考虑患者病情来确定和实施治疗方案,不能简单地一切了之,重量不重质是对患者的背叛。”日本顺天堂医院呼吸外科教授铃木健司表示。


图片3.png

日本顺天堂医院肺癌外科教授 铃木健司


在铃木健司看来,提高癌症治愈率,需要影像、病理、外科、药物、康复、并发症应对等多学科“协同作战”,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“最佳治疗”。


李峻岭则表示,MDT是精准医学和规范化诊疗的基础。近年来,通过推行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,我国肿瘤患者3年生存率从58%提高至66%,缩短了约50%的治疗等待时间,减少了住院费用,更大幅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。


四大阶段实时守护


常规来看,肿瘤患者的病程一般分为四大阶段,确诊与分期、治疗规划与执行、支持治疗与副反应控制、康复与复发预防。


“每个阶段,我们都会匹配最合适的全球专家资源,确保实现真正的全周期科学规划。”程潇钰表示。


在铃木健司看来,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也意味着在医生的专业领域里,要做到“以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位患者”。


图片4_副本.png

中日肺癌MDT治疗前沿对话圆桌论坛


李峻岭表示,在多学科团队的介入下,通过专业判断和路径梳理,能让癌症治疗的每一步都更迅速、更准确,帮助患者实现生命全周期管理,实现肺癌慢病化管理,促进肿瘤诊疗高质量发展。


图片5_副本.png

“全球就医战略咨询”肺癌国际MDT专家组聘任仪式


会上,李峻岭和铃木健司同时受聘为盛诺一家“全球就医战略咨询”服务的肺癌国际MDT专家组成员,未来将以跨国别、跨学科的国际多学科团队模式,为国内重大疾病患者提供高度个体化、穷尽全球选择的精准医疗服务。


(责编 薄荷)

标签:
医疗服务协同
推荐阅读